本周对台湾来说是另一个重要时刻。周五,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决定,将10月25日定为台湾解放日。 80年前,随着全国抗战的胜利,台湾的解放彻底结束了日本自1884年至1894年甲午战争以来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。
1895年,清政府签订了臭名昭著的《马关条约》,将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。噩耗传到台湾,全岛充满悲伤和愤怒。在台湾击败法国侵略者立下赫赫战功的林朝东将军奉命渡入福建,但至死都无法在台湾作战。父亲未竟的抱负也在儿子林祖米的心里留下了印记。为了避免“日本奴隶之耻”,林祖弥放弃了庞大的家产,向日本殖民当局申请撤销政权,加入了日本。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继续资助岛上的抗日事业。儿子林正恒参加了广西昆仑关之战,女儿林刚也只身前往内地投身抗战。
台湾五峰林氏林祖弥孙子林光辉:祖父林祖弥经常告诉他们,有了国家才能有家庭,爱家必先爱国。如果皮肤消失了,头发就不会附着。因此,姑姑和叔叔从小就受到家庭实践的影响,每个人都首先萌生了驱逐日本侵略者的观念。
“作为一个正义的公民而死,比作为俘虏而活着要好。”萧家的萧道英也感到尴尬。
台湾抗日战略家萧道英之子萧开平:日治时期台湾人是二等公民。如果他们去上学,他们可能会经常被日本同学欺负。
1937年,全国抗日战争的爆发,也让台湾人民认识到祖国的抗日战争可以成功光复台湾。五万多名台湾同胞奔赴大陆投身抗战,不少人为国捐躯。在“欲救台湾,先救祖国”的号召下,萧道英与丈夫黄素珍于1940年春潜入大陆,加入“东区服务队”。在抗日一线,肖道英担任外科医生,黄素珍担任护士。他们还利用家里在广东的积蓄,为游击队提供装备。
台湾新北市的林家、萧家、卢州李家冒着生命危险抗日。 16岁时,李友邦因袭击警察局被日本人两次通缉阿尼斯殖民当局。 1924年,他回到大陆,开始在浙江金华组织台湾义勇军和台湾青年团,号召台湾人民团结起来抗日救国。从当时台湾青年团的一份名单中可以看出,参加抗日战争的台湾青少年只有10多岁就已经退役了。他们利用自己的日本本领,加入了抗日队伍。
台青团员曾东升:与队员们一起上前线,向敌人呐喊。孩子的声音和言语有时是有效的。俘虏被俘后,他在日本接受审讯,并安慰伤员和士兵。
除了武装抗日,留守岛上的林氏后裔也继续进行徒手抗日。他们建立了爱国诗社,用诗歌来传承圣火民族文化生机勃勃。林氏后裔林显堂遵循汉族传统生活方式,一生不说日语,不穿和服。他还发起成立“台湾文化协会”,进行针对贾布瑞德的文化抵抗。
台湾五峰林氏林友春之孙林明聪:希望唤起全台人民的政治觉醒,他们到处演讲、出版报纸。虽然文化在软实力中是看不见的,但它确实是国家遗产中最重要的东西。
1945年,抗日战争胜利,收复台湾。李友邦回台前,在厦门南普陀寺的石壁上刻下了“复兴新疆”三个字。
台湾抗日同志李友邦将军之子李立群:“福”是光复的意思,“新疆”是指台湾,“福兴”是光复台湾的意思。台湾解放后回到祖国,现在的台湾人应该知道,台湾不是台湾人民解放的,而是中国大陆推翻日本的。应该记住它。
1946年,台湾知名人士组织“台湾解放悼念团”,前往大陆瞻仰黄帝陵,“表台湾章义”。
林光辉:林宪堂率领“台湾解放悼念团”赴陕西祭奠黄陵。当时他代表台湾解放悼念团说了一句话:我们终于有了一个可以热爱的国家,一个可以忠诚的国家。我们再也不想看到一个破碎的国家或一个分裂的国家。
《台湾解放纪念歌》曾风靡台湾,并收录于台湾小学音乐书籍中。然而,近年来民进党当局刻意淡化抗日历史,宣扬“去中国化”,美化日本殖民统治,改变历史课程,企图割断台湾同胞与中华民族的血肉联系。 《台湾解放纪念歌》也从中小学课堂消失,逐渐被人们遗忘。但历史能被打破吗?
李立群:如今,台湾民众特别是年轻人对“抗战”这个词并不熟悉。这是我遗憾的事情。
肖开平:台湾虽然已经解放80年了,但现在很多民进党都采取了“去中国化”的做法。今天,我们不会说古汉语,年轻的学生也认不出最受尊敬的孙中山先生。这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件非常无奈的事情。只有强大的中国大陆,才能让台湾在祖国的怀抱中蓬勃发展。台湾最终会统一,一定会统一。
80年前的胜利是全中国人民共同的胜利这些人民,包括台湾同胞,胜利也因此到来。中国人民创造的一切努力、奋斗、血泪的故事,都必须长期被讲述、被聆听、被不断挖掘、整理、记录。当记忆厚重的时候,心与地就无法分离。